掌握網路脈動,確保效能與安全
在現代企業中,網路早已是運作的核心。無論是內部系統存取、雲端服務、影音會議,甚至 IoT 裝置,背後都依賴著穩定的網路傳輸。網路流量監控(Network Traffic Monitoring)因此成為資訊部門不可或缺的一環,目的不只是「看頻寬」,更是全面掌握網路健康、效率與安全的關鍵手段。
一、為什麼要做流量監控?
1.效能保障
- 找出瓶頸與高延遲來源
- 分析哪些應用程式或設備佔用最多頻寬
2.安全防護
- 偵測異常流量,例如 DDoS 攻擊、暴力登入、惡意掃描
- 發現可疑的資料外洩行為
3.資源規劃
- 預估未來頻寬需求
- 制定合理的流量分配與 QoS(服務品質)政策
4.合規與稽核
二、監控重點與指標
-
頻寬使用率(Bandwidth Usage)
-
封包數量與速率(Packets per Second, PPS)
-
來源與目的 IP / MAC 地址
-
應用層協定分佈(HTTP、HTTPS、FTP、DNS…)
-
連線持續時間與數量
-
異常模式(流量突增、重傳率高、未知協定)
透過長期收集這些數據,IT 團隊可以建構出「正常流量基線」,一旦偏離即能快速反應。
三、流量監控的實作方式
1. 硬體層方法
-
Port Mirroring / SPAN
由交換機將特定埠的流量複製至監控主機。
-
網路 TAP
硬體設備直接分流封包,零延遲但成本較高。
2. 軟體與協定
-
NetFlow / sFlow / IPFIX
路由器或交換機匯出流量統計資料給收集伺服器。
-
eBPF(Extended Berkeley Packet Filter)
Linux 核心層即時攔截與分析流量,低資源消耗。
但是IT人其實也是很懶惰,所以呢我們來透過工具來減少我們工作的時間。
四、流量監控工具
這裡我會來介紹兩種不同呈現方式的工具
-
ntopng
可執行圖型化界面
-
IPTarf
終端機軟體
結語
網路流量監控不再只是「觀察網速」的工具,而是結合效能管理、資安防護與合規要求的綜合性系統。從即時監控到歷史分析,從封包層到應用層,完整的監控方案能讓 IT 團隊在問題發生前就先行預防,確保網路在安全、高效、穩定的狀態下持續運作。
